PHOTO CREDIT: George Chan
淡水,宛如繁忙台北的後花園。從高鐵台北站出發,約莫數十分鐘車程,就能抵達這座幽靜的河港山城。漫步淡水河岸,紅磚綠蔭、霞光夕照,交織成這裡特有的慢時光氛圍。
PHOTO CREDIT: 曼丁身體劇場
「淡水比都市多了更多自然,卻又這麼平易近人、容易抵達。」曼丁身體劇場總監及編舞家朱蔚庭笑著說。纖瘦的朱蔚庭,說起話來語氣輕柔,她出生台南,在新竹念書,卻因考上了鄰近淡水的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,而與淡水結下深厚緣分。
她從學生時代就常到淡水教舞,又曾是淡水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,2014年成立曼丁後,淡水不僅成了她的創作基地,也是展演舞台,舞團曾在淡水的滬尾礮臺、海關碼頭和小白宮等古蹟和公共空間,上演肢體之美。
於 PDT 2019 年 4月 月 1 日 上午 2:24 張貼
長年處於舞團的緊湊生活,淡水的閒適,很大程度舒緩了朱蔚庭的生活節奏。她最喜歡漫步小鎮中,偶爾從在地居民口中聽到淡水往事,這種緩慢放鬆的步調,就是朱蔚庭最享受的舒壓時刻,「到了淡水可以暫時忘記效率這件事,這是精神上的鬆弛,也是現代人需要的空白。」
古軍事堡壘的藝術轉身
PHOTO CREDIT: George Chan
▲滬尾礮臺由劉銘傳聘請德籍技師負責督造,上方設有砲座和通氣孔,下方是圓拱形兵房和甬道。
比起傳統的表演劇場,朱蔚庭一直對制式舞台以外的空間更感興趣,「這樣的創作有另一種質感── 隨興、豪邁、不拘小節,那種美是很親近土地的感覺。」2016年,她的《Man∞Man演出行動》就選在淡水的滬尾礮臺演出。
這座建於1886年的四方堡壘,由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修築,至今在正門仍可見劉銘傳親筆所題之「北門鎖鑰」的門額,見證昔日礮臺鎮守北台灣的重責大任。
於 PDT 2018 年 4月 月 10 日 上午 3:31 張貼
朱蔚庭特別著迷礮臺的多變地形,透過轉換3個場景,也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欣賞這座軍事重地。
從最上層的砲座遺跡開始,圓形基座彷彿一個微型競技場;中段來到內部的幽暗甬道,肌膚能感受獨有的潮濕和閉塞氣息;最後轉到中央開闊的碎石地操練場,枝葉繁盛的蓮霧樹增添了浪漫氛圍,「這就是最天然的舞台呀!還能聽到鳥叫和樹葉摩擦的聲音。」朱蔚庭笑著說。
PHOTO CREDIT: George Chan
▲座敷(客廳)與前緣側相連,可就近觀賞屋外庭園,也可遠眺淡水河及觀音山。
去年她在多田榮吉故居教起了瑜伽。這棟鄰近淡水小白宮的老屋,是淡水街第四任街長多田榮吉的私人宅邸。老屋已有八十餘年歷史,至今仍保留傳統黑瓦,位於半山腰的絕佳位置,向前望去,遼闊河景和觀音山景盡收眼底。
PHOTO CREDIT: George Chan
▲多田榮吉故居以紅檜木搭建,外牆的雨淋板及屋頂的黑瓦至今仍留存。
為了方便欣賞美景,老屋連接室內與庭院的「緣側」設計得特別寬廣。朱蔚庭下課後,也常和學生在這裡休息聊天。「這種半開放的感覺,好像你坐在一個有遮蔽的室內,但又能直接感受到戶外的自然。」
PHOTO CREDIT: Wu Chih-Hsuei
▲1897年殼牌公司承接淡水嘉士洋行,陸續增建倉庫及油槽,並興建鐵路側線連結淡水線鐵道,用以運輸油品。
今年曼丁則來到「淡水文化園區—殼牌倉庫」上演新舞作。這座隱身在淡水捷運站旁的紅磚建築,百餘年前曾是石油品牌殼牌公司的倉庫,如今成了北台灣少數僅存的洋行倉庫和工業遺址,而園區內的「殼牌故事館」和昔日裝卸油品的火車月臺,靜靜道出過往歷史。
倉庫後方緊臨淡水河岸,溼地、水鳥、綠葉和漁船,交織出迷人景色,「有種水上人家的感覺。」朱蔚庭微笑說,或許這正是淡水的魅力,蔓延天際的山光水色,總教人流連忘返,忘了時間。
關於曼丁身體劇場
2014年正式成立,曼丁一詞源自「mending」,意指詩性的修補。舞團擅長融合跨界藝術形式,並長期以淡水古蹟與公共空間作為舞蹈的行動基地
*以上場館與設施開放時間以館方公告為主,建議旅客出發前可上網或致電詢問。
欲瀏覽更多內容,請見《TLife》2019.5月號。
免費下載TLife APP
【相關話題】
>>登山控、夜景迷注意!前往台中太平區,登上酒桶山俯瞰台中市區
>>美食小吃控注意!必比登推介「夜市街頭小吃」名單出爐
>>火鍋迷別錯過!肉大人肉舖火鍋「培培豬鍋」,高湯喝得到番茄釀、紹興酒!
*本文由 Harper’s BAZAAR Taiwan 報導,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*
,精品、時尚、美食趨勢搶先報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