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不是只有火雞肉飯!走逛嘉義藝術打卡景點與特色廟宇


PHOTO CREDIT: Lin Wei-yen

提起嘉義民雄,你想到什麼?鳳梨、中正大學,還是美味的鵝肉?這一期,我們跟著阮劇團,從其駐紮的表演藝術中心出發,走逛當地歷史悠久的廣播電台與信仰中心,從中感受民雄人的人情。

PHOTO CREDIT: 黃煚哲

「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算是很特別的多功能藝術園區。」剛忙完演出的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帶著我們走在園區裡,彷彿走入一幅流動的畫中,偌大荷花池中的荷花陸續綻放,映襯著紅瓦閩式建築、夏日蟬鳴,優閒而寫意。

綠意圍繞的水榭舞台

PHOTO CREDIT: Lin Wei-yen

▲位於民雄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不僅是大嘉義地區的表演藝術重地,也適合全家出遊。

2005年正式啟用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,擁有1座演藝廳、1座實驗劇場、3間排練室,以及數個與地景結合的戶外展演空間,大片的綠地、荷花池則讓人感到視野開闊。「我們的每部作品都是在這裡激盪、排練,也在這裡首演。」汪兆謙說。

於 PDT 2019 年 6月 月 6 日 下午 9:29 張貼

除了廳內的演出,每年的草草戲劇節,園區即變身成一座超大型舞台,室內、戶外節目各自精采。近年來阮劇團與日本導演流山兒祥合作後,更觸發他希望引入更多亞洲藝術家來此駐村的念頭。「就如碧娜.鮑許(Pina Bausch)與烏帕塔舞蹈劇場所在的小鎮,遊客可能喝杯咖啡就能遇見舞者。」

平日來這裡,除了可在綠意環繞中漫步,傍晚時分還能聽見鄰近民眾下班後,在此吹奏薩克斯風的樂聲。當然,也可能會看見一群藝術家在此工作,一年半載後他們的作品就會出發到世界公演。

廣播迷的歷史寶庫

PHOTO CREDIT: Lin Wei-yen

▲早年配合民雄放送所興建的員工宿舍群與招待所,空地還設有一座野球場。

駐紮民雄創作的阮劇團,許多作品的養分、元素都是從長年深耕、調查民雄常民文化、歷史與信仰,一點一滴轉化而成。「第一次聽到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的故事時,很感動,像是一腳踏入歷史場景。」汪兆謙說,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,日本為加速南進,在民雄興建放送所,以中波向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播音。

PHOTO CREDIT: Lin Wei-yen

▲館內除了能參觀中波發射機在內的近百件廣播文物,也可以進行錄音體驗。

轉型成國家廣播文物館後,館內展出七十幾年前的器材設備,像是真空管、電唱機、戰備播音間,以及鎮館之寶── 由日本NEC電氣株式會社生產、5部100千瓦中波發射機中碩果僅存的1部,機身還留有二戰期間美軍掃射的彈痕。

由館內的老照片中,能看到過去園區還有2座高達206公尺,相當於七十幾層樓高的天線鐵塔,令人讚嘆當時工業技術之先進。

常民文化與信仰的滋潤

PHOTO CREDIT: Lin Wei-yen

▲大士爺廟是民雄重要的信仰中心,周遭的市集更能一探當地庶民文化。

除了歷史,常民的生活與信仰,更是阮劇團不可或缺的創作來源。在嘉義市成長的汪兆謙回憶高中許多同學來自民雄,從其口中可感受到民雄人對大士爺的尊敬。「大士爺就是鬼王。」他說,每年農曆7月會由老師傅以紙糊出大士爺神像,於市區舉行普渡祭典,各地信徒湧入民雄街道,場面熱鬧非凡。

「民雄的聚落發展是由大士爺廟向四周輻射,形成在地的庶民生活,像是菜市場、小吃等。」因此,阮劇團也曾在作品《熱天酣眠》中,嘗試將希臘眾神改為台灣廟宇中的神明形象,像是把海神改為媽祖,調皮的精靈帕克則以虎爺來表現。
「民雄人口不多,但有一種從容的自信,不卑不亢不張揚,是民雄特有的DNA。」汪兆謙說,試著從人文角度來欣賞民雄,便能看到不同的風景。

*以上場館與設施開放時間以館方公告為主,出發前可上網或致電詢問。

免費下載TLife APP

PHOTO CREDIT: 《熱天酣眠》劇照。Photo / 阮劇團

阮(guán,又唸作gún),是閩南語「我們」的意思。2003年,一群十八、九歲熱愛戲劇的年輕人,以「做嘉義人的劇團」為目標,成立阮劇團,將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作為創作基地、在地文化為養分,呈現多樣化台語劇風貌。

【相關話題】

>>淡水復古景點打卡去!老屋、砲台,假日來場淡水一日遊

>>登山控、夜景迷注意!前往台中太平區,登上酒桶山俯瞰台中市區

>>美食小吃控注意!跟著必比登推介「夜市街頭小吃」名單享受台灣道地美食去

*本文由 Harper’s BAZAAR Taiwan 報導,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*

,精品、時尚、美食趨勢搶先報

延伸閱讀